作为电梯动力传输的核心部件,减速机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梯运行的平稳性与安全性。日立电梯减速机凭借精密制造工艺和模块化设计,在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。本文将以专业视角解析其拆解流程及技术要点,为维保人员提供实用指导。
日立电梯减速机采用斜齿轮啮合结构,由输入轴、中间轴、输出轴三级传动组成。蜗轮蜗杆副通过高精度研磨工艺实现低噪音传动,箱体采用HT250灰铸铁铸造,内部设有油路循环系统。拆解前需确认设备处于断电状态,并使用激光对中仪检测轴系偏差,偏差值超过0.05mm需先行校正。
工具准备阶段需备齐以下专业设备:
液压拉马(规格10-50吨)
数显扭矩扳手(量程0-300N·m)
轴承加热器(温度范围0-200℃)
齿轮间隙检测仪(精度0.01mm)
需特别注意:拆解前应采集减速机运行数据,包括振动值(建议<2.8mm/s)、油温(正常范围40-65℃)、噪声等级(标准值≤72dB),作为后续装配质量对比基准。
1. 箱盖分离技术
使用M12内六角扳手按对角线顺序松开箱体螺栓,避免应力集中。箱盖吊装时需同步监测分离间隙,当缝隙超过0.5mm时应检查密封胶残留情况。日立原厂密封胶具有耐温抗剪切特性,需使用专用刮刀彻底清理。
输入轴齿轮拆卸需先拆除锁紧螺母(扭矩值标注为180N·m±5%),采用液压拉马时需保持轴向施力与轴心重合度误差<0.02mm。中间轴锥齿轮需配合温差法拆卸,加热温度控制在110-120℃区间,保温时间不少于15分钟。
输出轴轴承(型号NU232ECP)拆卸需使用三爪拉拔器,着力点应选在内圈端面。安装新轴承时,建议采用动态压入法,压力值不超过轴承极限载荷的30%,同时监测轴向压入速度(推荐0.5mm/s)。
拆解过程中需重点检测三组配合面:
蜗轮蜗杆啮合面:使用蓝油法检测接触斑点,合格标准为沿齿高方向接触率≥55%,齿长方向≥60%。当发现点蚀面积超过单齿面10%时需更换配件。
轴承座孔圆柱度:采用三点内径千分尺测量,允许公差为IT6级(φ120mm孔径公差带0.022mm)。若检测到椭圆度超标,需使用可调式铰刀进行修复。
轴向游隙控制:装配后输入轴轴向游隙应控制在0.08-0.12mm,使用百分表测量时需在轴端施加20kg预紧力。游隙过大会导致齿轮冲击,过小则引起异常温升。
案例1:异常振动分析
某项目拆解后发现中间轴齿轮存在偏磨,经检测系箱体底座水平度偏差0.3°导致。处理方案:使用激光水准仪重新调整安装基准面,并在底座与基础间加装调平垫片组。
油样光谱分析显示铁元素含量达150ppm(正常值<80ppm),拆检确认蜗轮表面存在剥落。采用高分子金属修补剂进行应急修复,修补层厚度控制在0.2mm以内,固化后需做动平衡测试。
针对输出端漏油问题,拆解发现骨架油唇口硬化。改进方案:更换为氟橡胶材质密封圈(耐温-20℃至200℃),并在密封槽内涂布二硫化钼润滑脂。
按照日立技术手册要求,装配需遵循"从内到外,先轴后盖"原则。重点控制:
齿轮侧隙调整:使用铅丝压痕法测量,蜗轮副侧隙标准0.12-0.18mm
联轴器对中:激光对中仪检测,径向偏差<0.05mm,角度偏差<0.02°/m
润滑系统检测:油路流量需达到标称值(GL-320齿轮油,流量≥8L/min)
整机组装后应进行空载试运行(转速由20%逐步提升至100%),重点监测:
轴承温升曲线(1小时内稳定在65℃以下)
振动频谱分析(避开50Hz、100Hz共振频率)
瞬时冲击电流(启动电流不超过额定值150%)
通过系统化拆解维护,日立电梯减速机使用寿命可延长30%以上。建议建立每8000小时或3年周期的预防性维护制度,运用状态监测技术实现预测性维保。掌握规范的拆解技术不仅能提升设备可靠性,更能显著降低因故障停梯带来的运营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