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减速机知识

减速机知识

减速机的拆卸方法

来源:减速机知识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6-30 09:25:18    阅读:2573次   

摘要 —— 专业工程师详解:减速机高效拆卸操作指南一、拆卸前准备工作规范设备状态确认设备完全停机后,需等待传动轴惯性运转停止。使用红外测温仪确

一站式自动化配套零部件 > 厂家直销

德立元专业的技术团队,品质保障
专业工程师详解:减速机高效拆卸操作指南

一、拆卸前准备工作规范

设备状态确认

设备完全停机后,需等待传动轴惯性运转停止。使用红外测温仪确认减速机表面温度降至40℃以下,避免高温操作引发密封件变形。切断动力电源并悬挂"检修中"警示牌,确保液压管路压力表显示归零。

工具配置清单

准备液压拉马(5-30吨级)、扭矩扳手(预置式)、铜质顶杆套装。特殊工况需配置轴承感应加热器(0-250℃温控型)、激光对中仪(精度0.01mm)。润滑剂选用锂基润滑脂NLGI2级,密封胶选择耐油型RTV硅胶。

技术资料核查

调取设备出厂装配图纸,重点核对轴系公差配合表(H7/k6或H7/m6)。确认零部件安装顺序标记是否完整,建议采用工业级记号笔在非配合面作定位标识。

二、标准拆卸流程分解

传动组件分离阶段

减速机的拆卸方法

使用动态平衡仪检测传动轴偏摆值(应≤0.05mm),拆解联轴器时优先解除液压胀套螺栓(M16×120 12.9级)。对锥孔配合部件采用热拆法:使用环形加热器以3℃/min速率升温至120℃,保持15分钟后快速拆卸。

箱体分解操作要点

箱体螺栓按对角线顺序分三次松开,首次释放50%预紧力,二次完全松开,第三次确认残余应力消除。重型箱盖需配置四点同步顶升装置,起升速度控制在2mm/min,实时监测箱体平面度变化(允许误差≤0.02mm/m)。

精密部件处理规范

齿轮组拆卸采用专用吊具,保持水平度偏差<1°。轴承拆除时记录原始轴向游隙值(建议使用百分表测量),对圆锥滚子轴承实施压力角定位标记。行星轮系组件需保持整体拆装,禁止单独拆卸行星轮。

三、核心部件保护措施

齿轮系统保护

拆卸后的齿轮应立即浸入防锈油槽(ISO VG220基础油+3%防锈剂),存放架需配置橡胶减震垫。渐开线齿面使用光学投影仪检测,表面粗糙度Ra值应维持在0.8μm以内。

轴承维护标准

使用超声波清洗机(40kHz)进行三级清洗:煤油初洗→防锈剂精洗→气相防锈处理。检测径向游隙变化量,超出原始值15%需强制更换。存储时保持轴向垂直放置,避免滚道受力变形。

密封系统处理

剖分式密封件采用专用切割工具分离,切口角度控制在30°±2°。检查密封唇口磨损量,超过原始厚度20%作报废处理。临时防护使用氟橡胶材质的防尘罩。

四、装配基准面保护方案

定位销维护

锥度销拆卸后使用气动量仪检测锥度比(1:50±0.5%),圆柱销测量直线度(≤0.01mm/m)。存放时采用真空防氧化包装,配合面涂抹二硫化钼防护剂。

结合面防护

法兰面清理使用铜制刮刀,禁止使用碳化硅砂轮片。平面度检测采用光学平晶干涉法,允许局部凹陷≤3μm。临时防护采用0.1mm电工胶带多层覆盖。

螺纹孔维护

攻丝作业前使用螺纹规检测孔距(6H级精度),受损螺纹孔采用螺旋线形镶套修复。存放期间插入防锈螺柱,扭矩控制在标准值的30%。

五、质量验收标准体系

零部件检测规范

轴颈尺寸公差控制在IT6级,圆柱度≤0.005mm。齿轮啮合斑点检查使用红丹显影法,接触面积应≥80%。轴承座孔圆度误差≤0.015mm。

装配参数记录

详细记录各配合部件的过盈量(0.02-0.05mm)、预紧扭矩值(参照DIN 6892标准)、轴向定位尺寸(公差±0.1mm)。建立三维装配数据模型备查。

试运行检测

空载运行振动值≤4.5mm/s(ISO 10816标准),温升曲线要求:1小时内达到稳定值(环境温度+25℃)。负载测试阶段监测噪声值≤78dB(A)。

本指南基于GB/T 19001质量体系要求,结合3000+台次减速机维修大数据编制。建议每12个月对关键拆装工具进行计量校准,建立拆解过程影像记录档案。通过标准化操作可将设备返修率降低至0.3%以下,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。

源头厂家批发各类自动化配件,低至1000元/台,低价高效好评率98%


相关热词搜索: 方法 减速机 拆卸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89-2604-6820

微信咨询
德立元科技公司客服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