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速仪作为测量气流速度的核心工具,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气象监测、工业通风、环境评估等领域的数据可靠性。校准曲线的绘制是确保仪器性能的关键环节,本文将系统解析校准曲线的构建流程,并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。
校准风速仪需依托标准风洞或具备稳定风速输出的装置。风洞需符合ISO 17025或同等标准要求,其风速范围应覆盖待测仪器的量程。实验前需检查风洞喷嘴的平整度,确保气流无湍流干扰。
实验室环境应保持温度20±5℃,湿度低于80%,避免电磁干扰与振动。将待校准风速仪固定于风洞测试段中心位置,传感器探头轴线需与气流方向平行,偏差角度不超过2°。
设定基准风速点
根据JJG 431-2014《热线式风速仪检定规程》,至少选择6个均匀分布的校准点。例如,量程0-30m/s的仪器可选取0、5、10、15、20、25、30m/s作为标定点。每个点持续输出稳定气流3分钟,消除瞬时波动影响。
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同步记录标准风洞显示值(Vref)与待测风速仪输出值(Vtest)。每个风速点采集时间不少于120秒,采样频率建议10Hz以上,确保获得500组以上有效数据。
剔除启动阶段前20秒的数据,对剩余数值进行算术平均。计算相对误差:Δ=(Vtest - Vref)/V_ref×100%,若某点误差超过量程的±3%,需重新调试设备后复测。
选择回归算法
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,公式为:Vcorrected=a×Vraw+b。其中a为斜率,b为截距。对于非线性响应仪器,需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:Vcorrected=a×Vraw²+b×V_raw+c。
在MATLAB或Python中导入清洗后的数据,调用scipy.optimize.curve_fit模块进行拟合。评估决定系数R²值,要求R²≥0.998,残差标准差需小于量程的0.5%。
记录拟合参数、不确定度(通常≤1.5%FS)及校准日期。示例数据表如下:
标准风速(m/s) | 仪器示值(m/s) | 修正值(m/s) |
---|---|---|
0.0 | 0.12 | -0.12 |
10.0 | 10.35 | -0.35 |
30.0 | 30.88 | -0.88 |
全国工厂直销、发货